拼了!多地出国“抢”订单之外,再出大招!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多地党政“一把手”加力拼经济引关注
近日,多省份党政“一把手”走进企业调研座谈,想方设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引发舆论关注。
12月1日至2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蚌埠市淮上区开展“优环境、稳经济”活动现场集中办公,面对面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还要求对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和信访事项,逐一建立台账,清单化、闭环式解决。
12月1日至2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委专题会议上强调河南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政治重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2月2日,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在成都市调研时表示,民营经济是四川发展的潜力所在,要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落实好纾困解难各项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12月2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调研工业企业并召开全省工业企业座谈会,他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要广泛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形成大抓产业、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
12月5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在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上说,要优化产业平台发展格局,强化城产、产城融合,面向全球大力进行招商引资,持续激发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活力。
12月5日,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现身许昌市企业展厅、车间、实验室等场所。王凯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同时还要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尽最大可能降低疫情造成的影响。
12月7日,湖南省政府举行座谈会,征求各界代表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强调,要研究好、吸纳好、转化好大家的真知灼见,努力收好尾、结好果,定好思路、定好目标,抓住重点、抓住关键,牢牢掌握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
多地组团出海抢单,稳住外贸基本盘
近期,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和福建等地均有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经贸商务团出海“抢订单”,帮助企业出海谈业务、拓市场。
10月底,广东组织40多家外贸企业赴东盟地区争抢订单,拉开新一轮“粤贸全球”境外参展的序幕。11月24日,由佛山市政府牵头、市商务局组织,由政府部门、2家商协会和22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的佛山经贸代表团赴波兰、德国和匈牙利开展经贸交流活动。这是疫情以来广东省首个由政府带队的经贸代表团。11月,广州市商务局组织近40家外贸企业百余人以包机的方式,赴东南亚地区参加广东(马来西亚)商品展和亚太区新加坡美容展。
深圳市商务局10月31日发布《2022年9-12月赴境外参展包机(舱)资助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对企业参加广东省组织商务包机产生的包机费用,在获得省资助的基础上给予30%的配套资助;对参加深圳市组织商务包机(舱)产生的往返机票费用给予80%的资助。
浙江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引发舆论广泛好评。12月4日,由浙江省商务厅等省级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企业代表组成的抢单团正式开启为期6天的德国、法国之行,这是该行动的首站。后续,浙江省将通过包机、拼机、航班等模式,组织超1万家企业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此前,宁波、金华、杭州、嘉兴、湖州、台州等地相继探索推进“包机/包舱+参展+商务洽谈”模式,为浙江企业打开出海商机。
12月5日,四川外贸企业商务包机在成都启航。四川31家外贸企业40人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开展为期9天的经贸促进活动。今年10月,四川省商务厅印发了《关于“川行天下”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活动的若干措施》,围绕“支持参加国际知名展会、开展经贸促进活动、建设利用拓展市场平台、支持提升‘硬件’建设、优化市场环境”5个方面,推出10项务实举措。
12月9日至18日,苏州市商务局组织开展的赴法国、德国包机服务启程,苏州经贸团组计划与西门子、克诺尔、法孚、凯辉基金等世界500强、全球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沟通交流。
在创新服务企业出境方面,南京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他们会同财政、公安出入境等部门联合打造“南京国际商务班机”出海新通道,为出境商务团组提供机票费用补贴、办证绿色通道、优先升舱等一站式服务保障。“南京国际商务班机”创新推出“出海自由行”模式,打破统一行程的时间、航线、人数和目的地等种种限制,让外贸企业“化整为零、自由活动”,受到企业点赞。今年9月以来,南京组建268个外贸企业商务团组出境开展经贸洽谈,目的地涉及德国、法国、加拿大、日本、韩国、阿联酋等16个国家和地区。
助企纾困、扩大就业创新举措持续推出
设摊经营、后备厢经济相关政策引关注——
南京市在《“稳经济挑大梁冲刺四季度”一揽子政策举措》中,要求继续实施支持汽车等大宗消费有关政策措施,继续推广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鼓励实体店经营者采取“一门店一承诺”等方式,作出七日或更长时间无理由退货等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不断提升消费服务品质。此前的9月5日,南京市商务局、文旅局等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南京市汽车后备箱文化市集健康有序发展若干措施(试行)》,推出8条支持性政策措施。南京也成为全国首个发文鼓励支持后备箱市集健康有序发展的城市。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于9月底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大餐饮消费支持力度,“适度放宽餐饮广告宣传和摊点外摆限制,允许利用外围广场搭建集市(餐饮集市应按食品摊贩要求进行登记),允许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和空地设置就餐临时停车位”。
12月1日,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其中,关于不再对设摊经营、占道经营等全面禁止的规定,引发外界广泛关注。其中明确,区和乡镇政府在综合考虑市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消费需求等因素基础上,可以划定一定的城市公共区域用于从事设摊经营、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经营活动,增加“烟火气”。此外,类似市民集市、分时步行街等新型业态的设摊经营活动,该条例也从法律层面予以了进一步规范。
对此,分析认为,平衡市容管理与民生需求的设摊经营,在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下,是刺激消费、促进就业的务实之举。未来,地摊经济、后备厢经济等将成为新的城市经济形态,并成为年轻人创业、创意的孵化地。
新一轮助企纾困政策引关注——
各地新一轮助企纾困政策近期陆续落地,引发关注。
11月,宁夏全区开展“稳经济保民生百日行动”,出台《全区稳经济保民生政策措施》,聚焦稳经济、保民生提出45条具体措施。其中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信用贷款、循环贷款、展期续贷、减费让利等支持,能帮尽帮;对职业风险较为突出的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和货车司机等新市民群体,引导各保险机构扩大保险保障覆盖面。
重庆市政府在12月初新颁布“12条措施”,在继续落实好前期全市稳经济政策包的基础之上,重点聚焦纾解广大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暂时面临的贷款偿还、资金周转、房租缴纳等突出问题。
12月2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稳住经济大盘进一步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补充措施》的通知,在前期稳经济大盘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补充提出14项措施,重点围绕第八期100亿元规模中小微企业纾困增产增效专项资金贷款投放、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租金减免等内容深入发力。
12月3日,有2家商业协会和22家企业参与的佛山经贸代表团带着过亿元外贸订单和多个合作项目从欧洲满载而归。这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首个地市政府带队组织企业家出境交流的经贸代表团。这也被代表团成员认为是一场考验勇气的“破冰之旅”。
12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新12条”),延续此前助企纾困相关措施的同时又创新了部分措施。如在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的5项措施中,有2项是创新措施,即延长住房公积金缓缴期和依法对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公示。同时“新12条”每条措施都明确了责任部门,需明确时限的措施都明确了时限,能直接发布实施的措施就直接发布实施,不再出台配套细则,避免“以文件落实文件”。12月9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复工复产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北京银行业保险业高效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大为企纾困和金融支持力度,提振市场主体复工复产信心,助推首都经济回稳向上。
12月8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深圳出台实施助企纾困、工业增速提质、联动生产端促消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等5个“30条”政策,目前为止已为企业减负超150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超过750万家次。
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底,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将打造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围绕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上海将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一批领军企业向未来产业布局,争取到2030年,上海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11月16日,杭州市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杭州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电竞板块融入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布局,每年划拨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互促发展。加强游戏行业监管和正向引导,引导原创游戏精品研发,深挖游戏、文化、科技和创新的综合价值,进一步营造游戏产业良好生态。抢抓亚运会电竞赛事契机,构建电竞赛事体系、标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建设国际领先的电竞赛事基础设施,支持电竞等新兴业态和成长型企业在杭集聚发展。
11月25日,《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表决通过,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在法律框架之下,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改造,前沿领域、重点领域探索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面向未来提出的北京方案,体现了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需要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