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光教授:(七十六)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金日光语录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七十六
三七与丹参,同是活血化瘀经典药材,功效如何会有天壤之别?
一个是血管清道夫,一个是循环修复师,深度解读两种活血神药的正确用法。

问题的起因

最近,一篇关于“丹参和三七通血管功效对比”的文章在许多群里流传,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有朋友问我,文中的说法是否准确?

我并非药剂师,无法直接评判对错。我尝试结合百度AI的信息,《本草纲目》的经典记载,以及钱学森先生倡导的963九宫九类药方法,为大家系统梳理一下三七和丹参的真实区别与联系。

现代医学与药理学视角下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看百度AI对这两种药材的分析。
丹参和三七均为中医活血化瘀的经典药材,但在药性、功效、适用场景及禁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明白,我们用一个表格来直观对比。
对比维度 | 三七 | 丹参 |
关键成分 | 三七皂苷 (抗血栓、促瘀血吸收) | 丹参酮、丹酚酸 (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
核心功效 |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 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
药性 | 性温,归肝、胃经 | 性微寒,归心、肝经 |
核心机制 | 血管清道夫(预防型保护) | 循环修复师(治疗型改善) |
适用体质 | 偏寒瘀体质(如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 | 偏热瘀体质(如口干舌燥、烦躁易怒) |
使用场景 | 冠心病、心绞痛(配西洋参1:1打粉); 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早期预防; 出血性疾病(如胃溃疡吐血、痔疮便血、外伤出血等),瘀血证(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 心绞痛急性期 脑缺血后微循环障碍 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脘腹胁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心烦不眠等病症 |
突出特点 | “活血而不伤正”“止血不留瘀”,双向调节 | “活血能养血”,通中兼补 |
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三七: 重在“预防”和“止血” | 它的核心作用在于降低血小板活性和血液黏稠度,从源头上抑制血栓的形成,因此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它最独特的性质是“双向调节”,既能帮助止血,又能促进瘀血吸收,尤其适合处理伴有出血的瘀证,如跌打损伤、胃出血等。 |
丹参: 重在“治疗”和“疏通” | 它的作用更侧重于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能直接改善心脏的供血状况,对心肌缺血等问题效果显著。 它强调“通中兼补”,在活血的同时还能养血生新,对血瘀且伴有血虚的人群更为适宜。 |
使用禁忌(需注意)
三七 |
|
丹参 |
|
如何配伍使用?
在中医里,更讲究通过巧妙的配伍,让药效“强强联合”。以下是几个非常经典的搭配方案:
心脑血管保护组合
配方建议: 三七粉2克、丹参3克、山楂5克。
使用方法: 可将药材共煮代茶饮。
具体作用: 将“化瘀”、“活血”、“降脂”三种作用结合起来,可预防动脉硬化。
糖尿病足改善
对于因循环不畅导致的局部问题,外用也是一种思路。
丹参活血化瘀,鸡血藤则能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配方建议: 丹参30克、鸡血藤20克。
使用方法: 煎煮成汤剂后,用于局部外洗或泡脚。
具体作用: 辅助改善因血脉瘀阻导致的下肢循环不佳(如糖尿病足的辅助护理等)。
复方丹参制剂
配方组成
丹参: 活血化瘀,扩张血管。
三七: 化瘀止痛,保护心肌。
冰片: 开窍醒神,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
临床应用: 三者组成的复方丹参制剂,是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的经典方剂。
现代提取方式
丹参叶与三七叶提取物(含迷迭香酸、人参皂苷Rb3)成本更低
作用:具有相似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适用于保健品开发。

《本草纲目》:经典里的智慧
了解了现代的说法,我们再回头看看中医经典是怎么记载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对这两种药材的定位非常清晰。
三七: 被誉为“金不换”。
书中记载其核心功效是“止血、散血、定痛”,强调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宝贵特性,是处理内外伤出血和跌打肿痛的“金疮要药”。
丹参:有名言称“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书中记载其能“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活血的同时兼具补血的功效。核心作用是“破宿血,补新血”,用于治疗胸痹心痛、月经不调、症瘕积聚等病症。
古人的认知与现代药理分析高度一致:三七侧重止血化瘀,丹参侧重活血通络,两味均为重要药材,且二者常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豆包AI生成

两者的当代科学分析法
除了传统经验和现代药理,我们还能不能用更前沿的方法来区分它们呢?
此前多次提到,钱学森先生在世时,就非常关注如何运用当代科学方法来评价中医药。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动力学研究中心,曾运用“第四统计力学”对数百种中药进行了定量分析,其中就包括丹参和三七。
丹参
K = 5.126(高阴精中药材)
r1 = 0.125
r2 = 0.163
r1 x r2=0.02
Eq=K/(r1*r2)≈250
K² * r1 / r2 ≈ 20.07
结论:属于一十十一扶阳型中药。
与凉血消痈、击碎瘀块、助通络通心、清心除烦的作用呼应。
三七
K = 4.667(偏阴精型中药)
r1 = 0.34
r2 = 0.306
Q=K*(r1+r2)≈3
K² * r1 / r2 ≈ 24.22
结论:属于一一一十型滋阴型中药。与其包排血污止痛的特性相关。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
丹参的特性是“扶阳”,它的数据显示“阳精气”(r2)强于“阴精气”(r1),有助于人体内5+11的阳气留存。
三七的特性是“滋阴”,它的数据显示“阴精气”(r1)强于“阳精气”(r2),故阳虚者不宜长期饮用。

结语

综合以上所有信息,我们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
三七和丹参两者搭配使用可以增强效果,常喝汤液对预防心脑血管病肯定有好作用,但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调整比例和剂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提醒:
三七和丹参虽好,但它们是中药材,不是普通食品。
在用于治疗疾病时,必须在中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辨证使用,切勿自行诊断和用药,更不能用它们完全替代医生开具的常规治疗药物。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