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六十二
永不忘当年钱老劝导我们“用当代科学传承《黄帝内经》医理和建立《中药本草》科学药理标准”的教导 •六十二
(六十二)《黄帝内经》里对五音的看法?钱老为何对音乐很喜欢?为何不同脏器喜欢不同的音频?

最近一些群里正在传一文叫《那些爱玩音乐的科学家你知道几个?》,其中说到钱老很喜欢音乐。
于是有些群友问我钱老对《黄帝内经》里五音和音乐之间关系是如何看的?我说当年钱老对音乐说得可好了,但他很重视《黄帝内经》里有关<音乐>治病的说法。

钱老根据《内经》里的说法
《黄帝内经》中提到“肝属木,在音为角,心属火,在音为徵,脾属土,在音为宫,肺属金,在音为商,肾属水,在音为羽”。
角、徵、宫、商、羽五音称之为“五行”,分别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相对应。
钱老对五音有相当的理解,如
角音
属木,为春之音,主生发,具有温煦长养、激发生机、舒达气郁的作用,可疏肝理气,调畅气机,适用于肝气郁滞等情况。
徵音
属火,为夏之音,主升发,具有鼓舞阳气上升的作用,能振奋心气心血,适用于心气虚弱、心血不足、情绪低落等。
宫音
属土,为长夏之音,主化生,具有生化万物、繁育新生的作用,可益脾补土,适用于脾胃1虚弱、胃口不好、运化不良等。
商音
属金,为秋之音,主收敛,具有收敛密集、宁静平定的作用,可调和肺气的宣发和肃降,适用于肺气虚弱、呼吸不畅、气怯声低等。
羽音
属水,为冬之音,主收藏,具有沉静柔顺、潜降下行的作用,可滋肾养阴,纳气归肾,适用于肾阳浮越、阴虚阳亢等。
他说,在聆听音乐时,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从而对人体产生调节作用。
当年钱老说在美国研究航天导弹问题时,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有时去歌剧院看歌剧,或叫蒋英唱歌,自己弹弹钢琴,忽然来个新思路!
这就是钱老为什么喜欢听音乐,他自己会弹钢琴的原因。
1) 艺术与科学的相通性
钱老认为音乐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他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他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2) 音乐的慰藉作用
音乐给了钱学森慰藉,也引发了他幸福的联想。这种高雅的情趣,也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钱学森出生于一个重视教育和艺术的家庭。他的父亲钱均夫早年就读杭州求是书院,毕业后留学东洋,归国后从事教育事;母亲章兰娟,为杭城富商之女,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具有数学天资。家庭的文化氛围和对艺术的重视,为他学习钢琴等艺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 学校教育的培养
钱学森在中学时代就接受了全面的素质教育,学校有丰富多彩的社团和课外小组活动,其中就有钢琴小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打下了音乐、摄影、书法等多种艺术爱好的基础。

当年硕博生们查出各种说法,但都以脾为起点(土/脾,地球造了人之各种阴器)。
以宫音为基准时,按五音的频率(Hz)可知:

这些是钱老、冯院长都知道,那么如何用当代科学语境解读2000多年前的这种规律呢?当年使我们一帮硕博生和老师们都伤透了脑筋,因为上述顺序不完全遵循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了,这个就非常需要考虑音乐里既有高频也有低频,如何感动五脏呢?
当年钱老、冯院长、王常委都走了,但朱光亚老师还在世。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考虑含d轨道及其正八面体的生命动力源离子随音频受到不同流动阻力大小(经络电阻率),使人感到某种音频的共振。
二是,从力学的观点来看,音乐也是一种“力学振动”源,正如王唯工教授所研究的那样,五脏对振动有“力学内耗”,使音乐的能量让五脏“吃”掉一部分,使五脏“留念”。这样我们从李光教授的五脏原穴的自主电位(mV)和赵百孝教授的原穴电流,计算出五脏的经络的电阻率R(Omega)。另外,从王唯工教授的实测的五脏的共振幅保持量(A%),可得频度参数F,即F=R·A
因为不同的脏器要感受某种音的频率不同,F越大,必须要由越高的音频对应。至于R及A曾在本公众号里都有过讨论,
下面列出计算结果:
(1) Do/脾/R(6)·A(67%)=4.02→261
(2) Re/肺/R(7)·A(60%)=4.2→293
(3) Mi/肝/R(6)·A(86%)=5.16→329
(4) So/心/R(7.7)·A(95%)=7.315→392
(5) La/肾/R(9.85)·A(80%)=7.88→440
通过以上的方法,解读了为什么脾/肺/肝/心/肾的频率=261/293/329/392/440的原因。
当年同朱老师议论过这些结果,他很能理解,但他说这些内容一般人很难理解,需要相当的说明!

《黄帝内经》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认为音乐通过声波振动与五脏共振,能调节气机、平衡阴阳。以下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音乐疗法的结合参考:
对应音阶:角音(简谱中的“3”音)
作用:疏肝解郁,缓解抑郁、易怒。
【推荐曲目】
古曲:
《胡笳十八拍》(角音为主,木性条达)
《江南丝竹乐》(轻盈活泼,助肝气升发)
现代音乐:班得瑞《春野》(舒缓的木管乐器)
对应音阶徵音(简谱中的“5”音)
作用:振奋心阳,改善心悸、失眠。
【推荐曲目】
古琴曲《紫竹调》(徵音为主,清心火)
《百鸟朝凤》(唢呐曲,热情欢快)
现代音乐:
李闰珉《River Flows in You》(钢琴曲,调节情绪)
对应音阶:宫音(简谱中的“1”音)
作用:健脾和胃,缓解消化不良、思虑过度。
【推荐曲目】
《十面埋伏》(琵琶曲,宫音沉稳)
《平沙落雁》(古琴曲,舒缓脾胃)
古典音乐:
莫扎特《小夜曲》(节奏平稳,助消化)
对应音阶:商音(简谱中的“2”音)
作用:宣肺气,缓解咳嗽、悲伤情绪。
【推荐曲目】
《阳关三叠》(古琴曲,商音清肃)
《高山流水》(古筝曲,通调肺气)
现代音乐:恩雅《Only Time》(空灵嗓音,润肺)
对应音阶:羽音(简谱中的“6”音)
作用:补肾益精,改善腰膝酸软、恐惧。
【推荐曲目】
《梅花三弄》(古琴曲,羽音悠远)
《二泉映月》(二胡曲,滋阴潜阳)
现代音乐:
传统五音疗法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严重疾病仍需结合医疗手段。
今天先说到此。
常州《黄帝内经》当代科学解读馆
主持人:金日光
2025年7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