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能自由交配,为何人类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人类之间为何没有生殖隔离
混血儿在今天并不少见,黄种人和白种人都能自由交配,可为何人类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关于这一问题,重点在于肤色,而非真正的具体人种,从生物学方面来讲算作一个伪命题。
事实上,肤色并不能作为人种的依据,这实际上是激进民族主义制造出的概念,用于维护“白人至上”主义。在今天,人类都同属于一个物种:智人。
为了理解人类之间为何没有生殖隔离,在这里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生殖隔离这一概念。生殖隔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机制,合子前分离机制从自然选择上来讲是最具可行性的。
合子前分离不会让一个种群把生育资源浪费在生产弱小、不可存活或不育的后代中,例如最令人熟知的骡子。从骡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它属于合子后分离,并且后代无法完成生育,尽管马和驴的生物关系非常近,但生殖隔离的机制仍然存在。
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讲,尤其是动物物种,合子前分离主要集中在行为隔离。这一表现着重在动物的交配仪式中,它被称作性或行为隔离。例如鸟类之间的交配舞蹈、昆虫之间的信息素交流,动物在行为模式和交配环节间就已经将其余物种直接排除在外。
对于能够完成受精的物种来讲,合子后分离的隔离机制进一步强化了物种之间的基因限制,为此便会出现混合不育。两种机制表现不同,但却能够在总体上限制不同物种间的繁殖。
智人的演变和基因变化
对于人类来讲,现代所有人都被归类在智人种里。猿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后,人员谱系的变化分支出大量的亚种,在中新世晚期,人种开始在这一时期分裂,人类染色体相比类人猿只有23条。
在这23对染色体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164对性染色体,XY性别决定系统决定了人类出生时的性别。人类DNA的微小差异表明,在晚更新世(大约100万年前)出现了种群瓶颈,这一时期中,人类种群数量减少到少数繁殖群体。
智人的出现改写了人类进化史的发展,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智人在40万年前成为唯一的人类物种。化石和考古研究发现,智人的起源远比以前认为的要早。
并且智人并非只集中在非洲,此外,智人的进化证据也表明,智人与其他人种经历了混血繁殖。根据相关的研究证据来看,智人与尼安德特人在早期有过混血行为。
由于这种混合,非洲大陆以外的现代人如今都携带有3%的尼安德特人DNA。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穴的DNA研究表明,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都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可以追溯到三者时间线的重叠期。
至于智人为何成为最后一个人类物种,现代科学研究还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从社会行为的角度来看,智人有着比尼安德特人更高的社会性。
在所有人类物种中,只有智人能够建立超越亲属的关系,并与其他动物建立联系。同时,智人还发展出了自己的语言、工具、艺术品,这对早期的古人类来讲十分重要。
激烈竞争后的结局
尼安德特人在与智人的最后竞争较量中,最终由智人胜出,尼安德特人被自然淘汰,但尼安德特人的部分基因被保留在了智人体内。从基因多样性来讲,现代智人在数十万年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新的基因补充,在对抗某些疾病时并没有其他动物那样有竞争力。
不少研究人员认为,整个智人谱系直到10~4万年前才出现合并,在这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科学家还并不知道。智人离开非洲后,整个种群都会因自然生态的改变出现被孤立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通常会持续数千年之久。
由此,不同地区的智人也发展出了不同的技术和文化来适应自己的生态位。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这些群体就又会相互接触,从而带来基因遗传和文化交流,智人谱系由此也得到进一步的进化。
从环境方面来讲,气候变化很可能是最关键的部分,例如撒哈拉沙漠每隔10万年就会进入潮湿阶段,潮湿到干旱之间的变化促使不同种群之间进行联系。
分散在四处的智人不仅要面对自然的威胁,还要抵御其他人类的侵袭。与智人竞争的除了尼安德特人,还有丹尼索瓦人、美拉尼西亚人,现代智人的基因中都存有这些古人类的微量基因片段。
而在肤色方面,科学家在尼安德特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也存在不同的肤色差异,包括影响色素沉着水平的基因。例如来自非洲的智人,他们具有深色的皮肤以抵御过量的太阳紫外线。
但当他们进入到低纬度地区时,他们又不得不进化出较浅的肤色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由于身体主要依靠阳光照射获得维生素D,智人体内中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在这方面可以帮助智人适应环境。
因此,肤色的差异并不能说明人类之间的生殖隔离,而人类之间由于基因亲缘关系,出现生殖隔离的可能性并不大。如今整个智人在经历了漫长的进化与竞争后,地球上也只剩下智人这一个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