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暗恋僧人,又不敢明说,于是写下一首情诗,如今成千古佳句
自古以来,无论是九五至尊还是平民百姓,是儒雅文人还是彪悍武将,是走南闯北还是待字闺中,人们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感情,寥寥数语,往往饱含情意,意境深远。
它可以是依依不舍的饯别诗,可以是念念不忘的思乡诗,也可以是含情脉脉的陈情诗。唐朝就有一位女道士,因恋上一位僧人而写下名诗《结素鱼贻友人》,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的情真意切。
无心向道,才女李冶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男诗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但同时也有不少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诗人,她们同样才思敏捷,文采斐然,李冶便是其中之一。
李冶,字季兰,生于唐玄宗在位时期,时值开元盛世,天下太平,文化昌盛,文人墨客层出不穷,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
而她也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列,被世人合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有别于其余三人,除了诗人外,李冶还有个特殊的身份,便是女道士。
李冶出生书香门第,家境富裕,衣食无忧,双亲皆是饱读诗书,因此她自幼便读书习字,深受文化熏陶,小小年纪便可出口成章,吟诗作对,可谓天赋出众。
都说少女情怀总是诗,无关年龄,女孩子的内心总是细腻敏感的。六岁那年,李冶看到家中盛放的蔷薇,有感而发,便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她的父亲听到后,认为“架却”同“嫁却”,觉得她尚且年幼就成天想着嫁人,长大后必然德行有亏,有辱门风,遂决定送其入道观,潜心悟道,修身养性。
但考虑到她年仅六岁,便要远离家人,独自在道观生活,实在令人不忍,最终一拖再拖,直到李冶十一岁那年,她才被父母送入玉真观,正式成为了一名女道士。
然而十几岁的少女,最是多情的年纪,纵使身在道观,心却在向往红尘,渴望能拥有一段真挚的爱情,虽每日研习教义,却始终无法做到心如止水,这也为她之后的数次情殇埋下了伏笔。
潜心修佛,茶僧皎然
进入道观前,李冶虽向往爱情,但因家教森严,她从未真正有机会接触家人以外的男子,不曾真正动过情,从未拿起,何谈放下,六根未净,又如何四大皆空,堵不如疏,越是压抑,反弹只会越加厉害。
因此,远离家人的管束后,李冶反而活得越发潇洒自在,凡事都遵循本心,尽情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施展自己的才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她虽然住在深山道观,但是她的文采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陆羽、刘长卿等著名人物都与她相谈甚欢,她更是先后对朱放、阎伯钧等人暗生情愫。
但其中最令她情根深种、念念不忘的当属诗僧皎然。皎然,俗姓谢,字清昼,相传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被称为茶僧、诗僧,受人敬仰。
他博学多才,不仅潜心佛法,对佛学具有深刻的研究,是佛学大家,同时也是茶道的开拓者,是中国茶学的奠基人。这样的皎然即便不再年轻,即便身为佛门中人,其风姿也足以令人为之倾倒。
他与李冶的相遇源自他们共同的友人——陆羽。皎然与陆羽可谓忘年之交,两人亦师亦友亦兄弟,互相扶持,彼此成就,可以说《茶经》这一著作虽署的是陆羽的名,实则却是这两位茶学大师共同完成的。
有一次,皎然前去寻找陆羽,正逢他与李冶聊天,李冶看着气质脱俗的皎然一见钟情,自此芳心暗许,坠入爱河。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爱情可以说是天底下最难控制的感情,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即使明知没有可能,却依然会全力以赴试上一试,才能让自己彻底死心,因此李冶写下《结素鱼贻友人》赠与僧皎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全诗借鱼传尺素的典故,以腹中书记心里事,隐秘的表达自己对僧皎然的情谊发自肺腑,传达自己希望能与其成双成对,结为双鲤的想法。
奈何郎心似铁,僧皎然皈依佛门数十年,早已看破红尘,心中除了佛祖,再容不下儿女情长,只是不忍太过直白的回绝李冶,怕伤了她的心,便想着既然对方以诗表白,那么他也用诗来加以回应。
于是他作下了《答李季兰》,“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僧皎然先是为李冶找了个台阶下,将她形容为“天女”,将她的爱意形容为“花”,但是一句“相试”,却将李冶之前的表白诗归为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而非出自真心,以保全对方的颜面。
后两句的“禅心”、“不起”和“归”这几个词则个个隐含拒绝之意,意为自己禅心如磐石般坚定,不会因任何人事物而起变化,希望对方将情谊之花收回,知难而退,断了念想。
只能说这二人同为文学大家,一来一回之间,仿佛高手过招,李冶的诗中没有一个“爱”字,字字句句却满是爱意;而僧皎然的诗通篇没有一个伤人之语,却每一句都隐含拒绝之意。
终究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单方面的付出和追逐,若得不到回应,那么始终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所谓自古多情空余恨,痴情总被无情伤,回看李冶的一生,她历经数段感情,却每一次都是无疾而终,真情错付,始终都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有缘人。
流传下来的唯有《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结素鱼贻友人》等诗歌,作为她每一段感情的见证,为后人所知,惊叹她的风华绝代,惋惜她的情路坎坷。
从十一岁入观为道,到五十四岁离开人世,出走半生,李冶始终是形单影只,最后甚至惨死在了乱棍之下,香消玉殒,可谓天意弄人,实在令人唏嘘,愿来世她能够得偿所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