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的命是命,但观众的眼睛也是眼睛啊
明知不好看,迪士尼为什么还是要拍这么一部戏来。
前两天去电影院看了刚上映的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
我承认买这张电影票我抱着浓厚的猎奇心理,因为我实在是好奇,对于这样一部还没上映、口碑就已经因为选角而扑街的电影,到底会有多少观众会买账?而那些被家长带去看这部片子的小朋友,他们又是否能听进去该片支持者所说的“肤色审美是后天强加的,在孩子们看来,黑色的小美人鱼依也很美”的论断?
观影的结果让我感到不意外——六一期间,又赶上大周末,我赶的那一场、偌大的影厅里算上我一共只有六个人在看。其中两个孩子,更是看到一半就吵着要家长带他们回家。
看来,对这部电影,迪士尼最想笼络的孩子恰恰是最不买账的。
这其实并不奇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可能还会提醒自己“我要政治正确,不能因为女主角肤色就对全片看不顺眼”之类劳什子。可童言无忌,影片拍出来好不好看,孩子是会自己直说的。整这么别扭一个电影上去,却非要拿着“政治正确”的红线硬逼着观众说电影拍的好……你这哪里是在拍《小美人鱼》啊?这分明是《皇帝的新装》么!
我不知道为自己石破天惊的选角自鸣得意的导演想没想过这样一个粗浅的问题:的确“黑人的命是命”,但观众的眼睛也是眼睛啊!你让我们花不菲的票价,两个小时时间,自费接受一场种族平等的再教育。作为一个商业影片,你觉得这合适么?
《小美人鱼》投资2.5亿,现在全球票房两亿都不到,这纯属活该。这样极端不尊重观众的电影,就应当让丫亏到死,以儆效尤。
但它是怎么拍出来的呢?这里面有说头。
其实,看了电影你会发现,影片镜头只要拉远,拍远景而不是个人,迪士尼的童话审美就依然在线。影片中一会儿是豪华的欧式宫殿,一会儿是繁华的热带集市风情,一会儿是欧式碧草蓝天田野风情,一会儿又是流光溢彩的海底世界。迪士尼不愧财大气粗,斥巨资打造的特效场景都不是盖的。
此外该片的音乐也不错,女主哈莉·贝利虽然不上相,但的确是个不错的歌手,尤其是对主题曲的演绎技惊四座。此外片中的多段歌舞戏也非常精彩。
这至少说明这部电影是想拍好的,制片方也非常专业。
可是场景和音乐的审美在线,恰恰与该片那别扭的选角构成了过于鲜明的反差——小美人鱼、小美人鱼,女主角你必须得美才行啊!可是哈莉·贝利这人即便在黑人影星当中也难说是美人。
事实上,在观影过程中,每当我想让自己沉浸在王子与公主的爱情当中时,“小美人鱼”眉心上那颗痦子和那一头出水后特别难看的脏辫,总会让我一秒出戏。
还有,她那有点夸张的眼间距,让我怀疑导演拍的不是啥安徒生童话,而是“克苏鲁神话”里的“深潜者”。
难怪很多人吐槽说,选黑人女演员也没啥,选个漂亮点的也行啊!导演,你非要选这么一个女主角,是在致敬洛夫克拉夫特的《印斯茅斯疑云》么?
但我对这种说法略微存疑。我觉得小美人鱼选个漂亮黑人妹子当女主八成也很别扭,因为这是个欧洲童话故事么。
我不是种族主义者,恰恰相反,我觉得每个民族、每种肤色都可以展现其美丽,但各个民族的美丽一定是和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高度联动、互容的,你直接简单粗暴的嫁接上去,就会显得很别扭、而且敷衍。
举个例子,比如同为迪士尼的动画,《海洋奇缘》《风中奇缘》的故事就以毛利、印第安故事为背景的。大家看了以后也觉得不错,正常人不会因为故事中女主的肤色而有什么质疑。
为什么?因为这些故事中主角与整个环境是和谐的,和谐才能产生美。
如果迪士尼在真人化时敢弄一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妹子上去演这些女主,我估计不仅有色人种、白人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因为这实在是太违和了,主角会像小丑一样遭受所有观众的嘲笑。你觉得这叫尊重?
所以,迪士尼如果真想尊重黑人,它本来应该像拍《海洋奇缘》《风中奇缘》那样,为黑人公主量身打造一个完全属于她的不违和的童话故事,这不就结了么?
可是为什么迪士尼敢于搞这种粗暴而敷衍的嫁接,搞得大家都不爽呢?
因为说到底,真人版《人鱼公主》不是一部给“黑人迪士尼公主”拍的电影 ,女主黑人的肤色和她的长相,只是制片方有意拿来引导观众、掩盖电影另一个更致命问题的挡箭牌而已。
这个问题是什么?
如果把女主长相和肤色的问题拿掉,你会发现真人版《小美人鱼》最大的问题,压根不是选角争议,而是原版迪士尼《小美人鱼》这个故事的内核,实在是太老套、保守、太不符合现代的两性观了——
一只小美人鱼,救了王子的命还不算,为了和王子在一起,还甘愿做“截肢手术”,彻底改变自己外貌,从人鱼变成人类,永远告别自己的故乡,到她所不熟悉的陆地世界去生活、过一辈子……
这个故事如果现实版的翻译翻译,那不就是女性要为了男人抛弃一切,奋不顾身的改变自己、抛下一切,在男人还没许诺她任何事的时候,就远嫁他乡么?这不就是个女版舔狗么?
这样的价值观放在1989年原版《小美人鱼》上映时的美国,还无可厚非,当时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还是强调以核心家庭为重的。可是如果现在就这么平铺直叙的拍出来,但凡有点女权思想且要较真的女性都应觉得很怒——凭什么女人就非要为男人改变自己?你是王子,可我也是公主,我还救过你命,两个人若真想在一起,为什么不能让王子喝个什么药,变成人鱼呢?爱情不是双向奔赴么?
我觉得这些提问是有趣而有力的。
《小美人鱼》的那个故事底子,正经拍出来没法回答这种责问。导演肯定知道这一点。
但作为迪士尼125周年纪念电影,这个电影立了项就必须拍,那咋办呢?
于是导演就耍了个聪明,找个黑人女演员来,演这个白人女演员拍出来一定会挨喷的角色。
这就叫“用魔法战胜魔法,用“政治正确”战胜“政治正确”。”
而女主的肤色,不过是用来堵观众尤其是女权主义嘴的“挡箭牌”而已,你说真有半分对黑人的尊重么?
但特别有意思的是,对《小美人鱼》故事“不尊重女性”“爱情观歪”的这口锅,该故事的原版《海的女儿》和其作者安徒生是不负责背的——因为《海的女儿》讲的压根就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是的,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是一部被很多人误读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动画版《小美人鱼》出现之后,很多人觉得这故事就是美人鱼忘我的爱着王子,为他付出一切的爱情童话么。
但如果你翻开原著,把这个故事再仔细读一遍,会发现里面讲的非常明白,人鱼公主在救了王子之后,她并没有立刻被爱情冲昏头脑,她最关心的其实不是爱情,而是另一些更深刻的问题——生死、灵魂与永恒:
“假如人类不淹死的话,”小人鱼问祖母,“他们能永远活下去么?他们会不会跟我们住在海里的人一样死去呢?”
“一点也没错,”老祖母说,“他们也会死的,并且他们的生命甚至比我们还要短暂呢。我们能活到三百岁,但是当我们在这儿的生命结束时,我们就变成了水中的泡沫。我们甚至连一座坟墓都不留给我们这儿心爱的人呢。我们没有不灭的灵魂。我们向来得不到一个死后的生命。我们跟那绿色的海草一样,一旦割断了,就再也绿不了!相反,人类有灵魂,他永远活着,即使身体变为尘土,他仍然活着。他升向明朗的天空,一直升向那些闪耀着的星星!就像我们升到水面、看见人间的世界一样,他们升到那些神秘的、华美的、我们永远不会看到的地方。”
“为什么我们没有一个不灭的灵魂呢?”小人鱼悲伤地问,“只要我可以变成人、能够进入天上的世界,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的可以活几百岁的生命。”
拥有“不灭的灵魂”、进入“天上的世界”,在整篇故事中,安徒生特别强调这两个词,是这个动机,而不是对王子的爱,构成了人鱼公主在故事中所有行为的动机。
安徒生的这种说教,是以其浓厚的宗教观、世界观为背景的——了解他的话,你会知道安徒生的很多作品,都有这种气质,强调苦修般的与命运的抗争,和从中展现出的灵魂的高贵与永恒。他甚至为此专门写过一篇散文,叫《光荣的荆棘路》。
而与王子相爱,对原著中的人鱼公主,只是她获得不灭的灵魂的一个途径——用今天的话说,王子其实是个纯纯的工具人。
你看老祖母之后说的很明白:
“唯有当一个人爱你、把你当作比他父母还要亲近的人的时候,唯有当他把他全部的思想和爱情都放在你身上的时候,唯有当他让牧师把他的右手放进你的手里、答应现在跟将来永远对你忠诚的时候,他的灵魂才可以转移到你的身上去,然后你就会得到一份人类的快乐。他就可以分给你一个灵魂,并且同时他自己的灵魂又可以保持不灭。”
所以,原著《海的女儿》的结尾其实并不是悲剧——人鱼公主的确没有跟普通童话故事里一样“跟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人鱼公主的终极追求其实也不是这个,她追求的是“不灭的灵魂”。
而在故事的结尾,虽然人鱼公主化为了泡沫。但很快,故事就写到她成为了“天空的女儿”。童话的结尾写道:
“我将朝谁走去呢?”她问。她的声音和这些生物一样,显得虚无缥缈,人世间的所有音乐都不能和它相比。
“到天空的女儿那儿去呀!”另一个的声音回答说,“人鱼是没有不灭的灵魂的,并且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灵魂,除非她拥有一个平常人的爱情。她永恒的存在要依靠外来的力量。天空的女儿同样没有永恒的灵魂,但是她们可以通过善良的行为创造出一个灵魂。我们飞向炎热的国度里去,那边散布着病疫的空气在伤害着人类,我们应该吹起清凉的风,然后把花香在空气中散布,我们应该散布健康和愉快的精神。三百年以后,当我们尽力做完了我们可能做的所有善行之后,我们就可以拥有一个不灭的灵魂,就可以分享人类一切永恒的幸福了。你,可怜的人鱼,和我们一样,曾经全心全意地为这个目标而奋斗。你承受过痛苦,你坚持下去了,你已经超升到精灵的世界里来了。通过你的善良的工作,在三百年以后,你就可以为你自己创造出一个不灭的灵魂。”
你看,从追求“不灭的灵魂”这个角度讲,这个故事其实是个戏剧。因为 小美人鱼得偿所愿。
最终,她通过坚持不懈的爱人与行善,超脱了死后形神俱灭的人鱼的宿命,成为了一个可以自己为自己创造一个灵魂的“天空的女儿”。
打破命运与追求永恒,这才是安徒生想讲的这个故事的真正主题。
所以,《海的女儿》根本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一个披着爱情故事的外衣的哲学故事,甚至宗教故事——
人该如何获得“不灭的灵魂”?
通过爱人、通过坚持、通过善良的行为,去创造出一个灵魂。
但这个寓意,迪士尼原版的《小美人鱼》就已经给改没了。
为了迎合美国普通大众,《小美人鱼》被重新改成了一个“你爱我,我爱你,一起生活甜蜜蜜”的俗套童话爱情故事。
在动画版电影中故事中小美人鱼对灵魂的追求与思考就已经被大幅淡化,甚至消失了。
但当“灵魂”这个更高纬度的追求消失时,故事依然需要一个强动力去推动剧情的发展,解释女主角克服万难也要“变人”的这个行为。
那么这个强动力能是什么呢?就只剩下了“爱情”。
于是《小美人鱼》的故事就降维成为一出“你爱我,我爱你,一起生活甜蜜蜜”的俗套爱情戏。
但这样一改,别扭就出现了——爱情是双向奔赴的,故事中的王子其实没有为小美人鱼做过什么,小美人鱼却为王子做了这么多,这小美人鱼是不是太傻帽、太“恋爱脑”了?
这样的故事拍给小孩子看,告诉他们爱情是这样的,孩子们将来当了“舔狗”怎么办?
所以我不同意“原版《小美人鱼》是经典,真人版改坏了”的说法。确切的讲,原版《小美人鱼》当年对原著《海的女儿》的改编,就是丧失原著灵魂的。
而为了裱糊这个改编出现的漏洞,真人版电影越改越歪,这是个必然。
从《海的女儿》到《小美人鱼》、再到“小黑人鱼”,你能感觉到西方精神没落的曲线是很鲜明的——
在安徒生时代,即便是讲给孩子的童话,也是要讲点“永恒的灵魂”之类的追求。
到了动画版《小美人鱼》上映时,由于旧时代信仰的崩溃,“灵魂”之类的追求已经不讲了,童话故事里只剩下了俊男美女、你情我爱的世俗欢愉——这其实恰恰是《海的女儿》中安徒生所鄙视、甚至批判的。
而到了现如今,这样讲童话故事也“政治不正确”了,于是导演只能抖机灵,端上了这么一盘各种政治正确的复合大杂烩。你们观众愿看不看,反正人家制片方是垄断公司,只要不在“政治正确”问题上翻车,就不愁没钱赚。
其实,你仔细想想这两年的好莱坞,真的没出过什么好片子。好莱坞的编剧们,似乎已经编不出什么既感人心灵又符合他们时下“政治正确”的好故事了。
故事中的人鱼有三百年的寿命,而西方现代文明经历了三百年的启蒙、发展、兴盛与衰败,最终龙种产下了跳蚤,安徒生已经带着他的《海的女儿》远去,现在只剩下了《小美人鱼》甚至“小黑人鱼”了……
蹩脚的政治正确其实只是表象,这个文明遭遇的真正问题是其灵魂的丧失和随之而来的衰落。
而当一个文明如故事中的人鱼一般没有了灵魂、也不再有追求时,怪相丛生总是难免的。
也许,最终,一切美好与喧嚣,都将最终沦为一堆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