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国发展推动“汉语热” 兴趣最重要
作者:世界华人网
更新时间:2012-07-05
点击数:
大山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有一位来自加拿大的小伙子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通过春晚的舞台一夜爆红。他师承中国著名的相声大师姜昆,他的形象,是很多中国人心中最熟悉的外国面孔。到今天,他已经鲜少出现在相声舞台,而是承担起中外文化交流大使的责任,希望更多的外国人能够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国,他就是大山。此次,大山来到湖南卫视“汉语桥”节目,并特别接受了金鹰网的专访。
兴趣最重要 中国发展推动“汉语热”
金鹰网:大山老师此次来到湖南参加“汉语桥”节目的录制,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大山:虽然“汉语桥”办了十一届,但是这次是我第一次来,虽然以前也看过一些外国人唱中国歌的比赛,但是这次来到湖南,真的感受到湖南卫视的实力,从节目的制作到请来的这些选手,包括一些外国就表演嘉宾都很不错。
金鹰网:您那时候学中文和现在这些外国大学生学中文,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吗?
大山:其实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有一股学中文热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想学中文很困难,只能到香港或者台湾。而在我开始学的时候,都是当地的华侨来教。我上中学的时候,学中文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没有一个高中有这样的课程,但是现在各个国外的学校都会有这种兴趣班和俱乐部。现在中国的崛起,学中文变得很有意思。但是在我们那个时候,是分东亚系,因为日本经济发达所以学日语的很多。其实在我看来,我学中文完全是兴趣所致,没有人强迫我学习,只有自己真正喜欢才能学好,而汉语热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去了,学中文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有用。
金鹰网:那您这些年在忙什么呢?
大山:其实我也在多方面的尝试,我比较喜欢自己这种自由职业的身份,我都不太愿意总是从事一种工作,可能干哪一行的都不精但是哪一行都接触。我其实一直在做的就是中加文化使者。作为文化使者其实范围还是蛮广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教学方面的,有工艺方面的,总体来说还是作为中西文化的一个使者。
转行源自相声“土壤”匮乏 最佩服郭德纲
金鹰网:您作为比较早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当年为什么会选择相声演员这条道路?
大山:我是84年开始学的,在多伦多大学,四年本科以后88年来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是有四年的基础。生活会话都没有问题,但是由于是在国外学的,就还是有些洋腔洋调,来了以后没有三个月就上电视演节目了。其实有这么一个误会,那时候我只是把这个当做一个学习的兴趣与爱好,但是由于上的都是大型晚会,所以大家都把我当成一个专业的相声演员。其实到98、99年以后我就很少说相声了。
金鹰网:为什么会选择“大山”这么一个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大山:其实我当年学中文的时候并不叫大山,大山是我演的第一个角色的人物名字。这个名字为什么叫响了,是因为本身这个节目是一个土洋结合,洋人说土话,说北京土的掉渣的地方方言,而这个名字又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名字,这样大的反差所以这个名字就火了。所以这个名字算是观众赐给我的。
金鹰网:为什么后来没有吧主要的精力放在说相声上?
大山:95年以后和丁广全老师合作少了,那时候我把家搬回加拿大了成家了孩子也有了,各方面人生变化比较大,也不是留学生的身份了。而我们在一起说的这个相声的模式已经成熟了,比较难以突破,所以我就开始转移,丁老师也很理解。
金鹰网:早前有报导姜昆炮轰郭德纲,您是怎么看的呢?
大山:其实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媒体过分夸大了。现在很多媒体一遇见姜老师就一直问郭德纲,偶尔有时候脾气不好,回应一两句,立即见报,这一下就炒起来了。我觉得我接触到的好像没那么大矛盾。每个人风格不同无可厚非,但是我最欣赏郭德纲的一点就是,当初90年代初的时候,我还是真的很想说相声,但是由于培育相声的这个土壤很少,只有上电视台,像一些老茶馆没有了、小剧场都没有了。 而在电视台的表演,笑声是假的有人带,他变成了一种电视台虚拟的艺术,慢慢的就缺少生命力。姜昆和李金斗就办了一些相声俱乐部,推动相声的发展。但是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就是郭德纲了,在相声最艰难的时候我撤出来了,但是郭德纲一直坚持了。这一点我特别佩服他。